信念
每一位學生都擁有不同的天賦、潛質和技能。本校竭力協助每一位學生發展潛能,盡展所長,以讓學生能夠建立自信,栽培每一位學生成才。本校採用「全校參與」及「三層支援」的模式,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及學習活動,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需要,幫助每一名學生全人發展,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。本校亦建立關愛共融的校園氣氛和文化,讓彼此互相尊重、守望相助和欣賞。

組織與架構
以學習支援統籌主任、學生輔導主任、支援教師、校本教育心理學家、言語治療師為學習支援組核心成員,帶領全校教師及職工,推行全校參與的模式,全方位照顧學生的學習需要。

學生支援層面:

    1. 及早識別學生的學習需要,提供適切的學習支援、小組或個別訓練及測考默調適,以照顧不同學生的個別差異。
    2. 各年級均有不同學科輔導班,以協助學生鞏固課堂內容。
    3. 與教育局及不同的專業機構開展各項小組服務,針對性地改善學生社交、認讀、專注力及執行技巧等能力,以協助學生跨過不同的學習困難。
    4. 透過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評估,識別出需要接受輔導或訓練的學生,安排適切的支援服務。
    5. 為經評估後被識別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各測考默調適:
      1. 默書調適︰減範圍、加分制。
      2. 測考調適︰加時、彈性答卷、讀大題目及查問字詞、座位調適等等。
    6. 共融助理為個別有需要學生展開個別學習計劃,提供入班、小組及個別訓練支援。

家長層面:

    1. 學生支援組成員會與教師及家長定期聯絡及開會,檢討學生的學習進展及作出相應的跟進。
    2. 校本教育心理學家與家長面談,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提供在家管教策略。
    3. 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為家長舉辦講座,讓家長認識與處理有關子女情緒、親子關係及在家學習等技巧。
    4. 言語治療師為家長舉辦講座,以增進親子溝通技巧及伴讀策略。

教師層面︰

    1. 駐校教育心理學家或言語治療師定期舉辦教師工作坊,促進教師專業發展,進一步照顧學習多樣性。
    2. 鼓勵教師報讀相關課程,以提升教師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技巧。
    3. 定期召開會議,以讓教師了解學生之進展及調整教學策略。